《大毗婆沙論》具明四禪之中,各有三種差別。若與出世智慧相應,名無漏初禪等。若與五支、四支等功德相應,名為淨初禪等。若與各各的自地煩惱相應,名為味初禪等。
今(陀)表禪定,(謨)表煩惱,此二相應,故名味禪也。
(那那))等三,見思紛擾,退失禪味,故墮鬼畜脩羅。
(那陀)雖不失禪,見取旣甚,必成十仙。(謨陀)亦不失禪,愛染方強,必為魔種,其餘散善,習禪不行。
(阿陀)初捨欲界,故生梵眾天。(彌陀)定善稍深,故生少光天。(陀陀)禪力倍增,故生少淨天。
(那佛)則身見雖重,堪作請轉法輪之主,故為大梵天王。
(謨佛)則愛味雖存,能入世間不動之地,故為福生天。
(阿佛)等四,例前可知。